在不同的语境下,启蒙的界定是多元的.因为在启蒙运动的不同阶段,启蒙的意图及其展现方式有着鲜明的区别.在18世纪80年代之前,启蒙运动的第一阶段所展现的是基于个体生存经验的文学政治.在尚未脱离旧形而上学的情况下,尤其在理性与经验、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的二元结构中,第一阶段的启蒙哲人临摹人之自然,叙述愈发单子化的社会交往,进而想象否定传统的普遍权利及相应的社会秩序.康德以降,尤其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启蒙运动的第二阶段开始展现出基于克服旧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通过从18世纪自然科学与工业文明中汲取客观性,结合旧形而上学赘留的理念的必然性,哲学革命将启蒙精神塑造成为客观且必然的认识论与价值观.当然,结构性压迫与政治解放、激进主义与犬儒主义共存的现实并不能兑现启蒙从18世纪到19世纪所做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