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跨文化阐释:路径与机制——从"阐释即对话"与"阐释即翻译"谈起

跨文化阐释:路径与机制——从"阐释即对话"与"阐释即翻译"谈起

扫码查看
阐释学可谓文学研究中历史最为悠久、形态最为多样的一种基本范式.以文学形式、文学结构、文学功能的深耕为根本旨趣的现代斯拉夫文论,对文学阐释学有独特贡献.高扬"复调—对话—狂欢化—外位性"的巴赫金和潜心于"文本—符号—结构—功能"研究的洛特曼,都对跨文化阐释做出了具有学理性的开拓.巴赫金在文化哲学层面上展开其阐释学命题建构,提出"阐释即对话",认为积极阐释生成于多声部对话,外位性视界促成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创造性阐释.这是在方法论层面探索跨文化阐释的路径.洛特曼则是从符号学角度提出"阐释即翻译",认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乃不同文本符号代码的转换互译,跨文化互译会有意义创生.这是在认识论层面探索跨文化阐释的机制.从学术史与思想史来看,巴赫金与洛特曼这些命题实则是与阐释学重镇德国阐释学思想理念的创造性对接.

周启超

展开 >

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

阐释学 跨文化阐释 对话 互译 巴赫金 洛特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7ZDA282

2024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4.343(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