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40年代,顾颉刚先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进行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从古史辨伪到开展民俗探索,再到倡导史地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努力发掘民俗材料作为国学研究的新材料,积极开拓历史地理学的新领域,并培养了一批国学研究的专业人才.系统梳理顾颉刚在近代大学开展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轨迹与脉络,不仅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顾颉刚对近代大学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及其特色,而且对当代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也不乏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