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数字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数字文化研究

扫码查看
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催生了数字资本主义.为了巩固数字资本霸权,数字资本主义竭力塑造一种与其生产方式相匹配的数字文化,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这种数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社会主义数字文化正是在突破这一困境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批判思想史,从意识形态蜕化、技术应用异化和社会再生产虚化三个层面对资本主义数字文化的幻象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为社会主义数字文化的生成勾勒了一个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认为要从社会主义经济土壤中探寻社会主义数字文化生成的逻辑主线.文章的现实指向是:基于所有制、分配制和技术应用角度,探索构建人民共有、人民共享和人民共治的社会主义数字文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数字时代的必然要求.

周绍东、李靖、武天森

展开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唯物史观 文化幻象 社会主义数字文化 上层建筑变迁 共有共享共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1ZDA00421JZD008

2024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4.344(2)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