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求者从所可"——对荀子"心""欲"关系的一种解释

"求者从所可"——对荀子"心""欲"关系的一种解释

扫码查看
在荀子思想中,"心"与"欲"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在道德行动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是"心"还是"欲"充当了激发行动的动机理由?学者对此有许多针锋相对的不同看法.荀子在《正名》篇中有"求者从所可"的著名命题,为了解"心"与"欲"的关系提供了思考的线索.通过比较学者对该命题的不同诠释,我们认为不能把激发人的行动动力单纯归结为"心"或单纯归结为"欲".在荀子思想中,对行动动力的了解应该注意礼义文明产生前后的差异.在礼义文明产生前,"心"与"欲"都以追求满足生存的欲望为目的,两者之间是手段与 目的的关系;在礼义文明产生后,一个德操之人的"心"不再是满足"欲"的手段,而"心"对"道"的肯认成为有别于一般欲望的独立的行动动力,使人能够"内在"地喜爱礼义之道,从而做出道德的行动.

东方朔

展开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荀子 道德行为 教化

2024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4.346(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