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外《大纲》传播与阐释

国外《大纲》传播与阐释

扫码查看
文章论述了165年来国外马克思《大纲》的发现、传播、阐释及其意义.苏联梁赞诺夫在1923年发现这个文本并主持编辑梅加1(MGA1).德文第一版《大纲》(1939-1941)艰难问世,德文第二版出版于1953年,为此后各译本的母版.迄今为止,马克思《大纲》已有22种语言全译本,共有32个不同版本,全译本在全世界发行总量已逾50万册.日语本为第一个外语译本(1958-1965),1973年出版英译本.罗斯多尔斯基为《大纲》阐释先驱.1960至1980年代,《大纲》阐释先后出现两次高潮,内容涉及欧洲学者对其重要性的定位、对无视《大纲》的批判、《大纲》阐释的巨大飞跃之作、对它的评注、对其中的现代性等理论的挖掘以及《大纲》与《资本论》极具魅力的关系.1970年代关注的焦点为:两个英译本译者对《大纲》的定位、旧有解读模式遭遇挑战、对它的黑格尔式诠释及从现象学角度的解读.《大纲》经过1990年代的低谷徘徊后,21世纪迎来峰回路转.《大纲》出版和阐释的意义在于:有些阐释者常常将马克思和黑格尔联系在一起,客观上促使我们去思考两位哲学家思想上的关系;消解了"两个马克思"即"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对立的神话;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大纲》与后现代的相关性.

朱进东

展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马克思 《大纲》 《资本论》 梁赞诺夫 罗斯多尔斯基 阐释

2024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4.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