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的判定,近30年来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不仅分歧越来越大,而且逐渐向民初、晚清甚至向晚明延伸.这样的"众声喧哗",很可能造成学术价值、学科价值的弥散,导致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性质越来越被遮蔽.总体而言,以往的"起点"研究普遍存在着方法论上的缺陷.为了实现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研究的学术增值,文章建构出"三重证据法"这一"起点"研究的方法,并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进行重新考察,指出1917年至1920年这四年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这四年间,既建构出与晚清、民初截然不同的"新文学"理念,又出现了由同时代的"新文学"理念催生的一批"起点"作品,同时,赋予"新文学"以话语权和合法性的"文学场"也已经形成.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开启了贯通当代的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