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赋AI以活力:社交机器人的心灵归因还缺什么?

赋AI以活力:社交机器人的心灵归因还缺什么?

扫码查看
理解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是大多数社会互动的基石,也是人机互动与社交机器人设计的重要指标.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将思想、信念和情感彼此归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热点.心灵感知维度理论将人类互动对象的心灵归因区分为自主性能力维度和经验能力维度,当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自主性能力维度出发将心灵归属于机器人,而忽视如何从经验能力维度实现机器人的心灵归因.对此,发展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的活力形态概念及其一系列神经科学证据有助于研究者重新理解上述问题.赋予人工智能以活力,将有助于发现那些可能引起人类将心灵归属于机器人的经验特征,从而丰富"与人相似"的社交机器人的个性化研发.

陈巍

展开 >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浙江绍兴 31200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北京 100080

社交机器人 拟人化 心灵感知 归因 活力形态 ChatGPT

2024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4.3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