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涵新探——一种基于"性-道-教"视域的诠释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涵新探——一种基于"性-道-教"视域的诠释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历来学者们都将《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诠释为一个人的为学次序或是君子道德人格的养成,这样的诠释看似合理,实际上却与孔子之思想相悖,并存在着"偷换主语"的嫌疑.在"性-道-教"视域下,可以看到,"情"是儒家教化立论的出发点,现实世界存在的恶是因为人与外界事物相"感"而产生了"情",而"情"是否"发而皆中节",就成了善恶的关键.由发生学观之,我们也不难发现,实际上,《诗》、礼、乐皆因人之情感而产生,但又作用于人之情感.但是,三者并不是分离的状态,在教化实施的过程中,《诗》、礼、乐三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因此,"兴于《诗》"侧重于人之情感教化;"立于礼"侧重于人之理性教化;"成于乐"强调的是人之情理融通.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黄利金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桂林 545003
关键词:
情感
理性
教化
情理融通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项目编号:
2019KY0850
出版年:
2022
社科纵横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社科纵横
CHSSCD
影响因子:
0.305
ISSN:
1007-9106
年,卷(期):
2022.
37
(1)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