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语言呈现,是窥探社会意义建构和变迁的棱镜。对民族旅游地区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语言景观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对具体的多语码混合杂糅特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语码对空间进行了多样化的象征性构建。语码的象征意蕴和功能属性决定了语码的具体使用:汉语是主体性、主导性语言,既是跨域信息交流的工具,又是建构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并通过其变体形式得到强化。东巴文不具备信息交流功能,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能提供民族认同价值、经济价值、遗产和教育价值。英语具有有限的信息交流价值,携带了开放包容的文化象征属性,反映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密切互动。研究结果可为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语言景观的规划提供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