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褐点石斑鱼鱼肉及其副产物的脂肪酸分析

褐点石斑鱼鱼肉及其副产物的脂肪酸分析

Fatty Acid Analysis of Brown 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Muscle and Its by-Products

扫码查看
为了评估褐点石斑鱼的脂肪酸组成特点,采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对鱼肉、头、皮和内脏的脂质含量、总脂及各脂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和磷脂(phospholipids,PL)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石斑鱼鱼头和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糖脂(saccharolipids,SL)和PL.在各组织总脂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24.17%~24.51%,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及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的含量为12.42%~13.73%,动脉粥状硬化指数、血栓形成指数和n-6/n-3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尤其是DHA+EPA(28.43%~37.37%)在PL中的比例要远高于在其它脂类中的占比.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TAG和PL的sn-2位,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TAG的sn-1,3位和PL的sn-2位,PUFA倾向于分布在TAG的sn-1,3位和PL的sn-1位;TAG中,DHA主要分布在sn-2位,而在PL中DHA主要分布在sn-1位,有利于提高DHA的生物利用率.因此,褐点石斑鱼脂质组成丰富,DHA在TAG和PL中的位置分布特点使其更易被人体所利用,可以作为DHA-TAG和DHA-PL的潜在来源,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崔景涛、李川、裴志胜、曹君

展开 >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省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28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三亚 572022

褐点石斑鱼 气相色谱 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位置分布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320MS056320RC514

2023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42
ISSN:1002-0306
年,卷(期):2023.44(7)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