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蓝草枝和叶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红蓝草枝和叶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Extracted Parts from Branches and Leaves Extracts of the 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

扫码查看
以红蓝草枝和叶为原料,探究其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NaNO2-Al(NO3)3 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总酚和黄酮含量;以清除DPPH•、ABTS+•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各部位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抗氧化作用与两种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部位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红蓝草枝和叶的乙酸乙酯部位总酚含量最高,分别达 79.76 mg/g和80.21 mg/g;枝的氯仿部位和叶的乙醇提取物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 95.88 mg/g和 96.75 mg/g.相关性分析显示红蓝草的抗氧化能力与其酚类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红蓝草不同组织部位以及不同极性溶剂影响抗氧化及抑菌效果,枝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叶,叶的抑菌效果优于枝.以枝的乙酸乙酯部位,叶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和抑菌效果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黄佳佳、苏妙仪、王如意、吴宏茜、东方、李燕杰、姚玉静

展开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佛山 528300

红蓝草 提取物 萃取部位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广东省食品检测创新团队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广东食品药品学院科研项目广东食品药品学院科研项目广东食品药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202021332021KCXTD0772020TD022021SG032021ZR062021DC02

2023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42
ISSN:1002-0306
年,卷(期):2023.44(13)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