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小茴香及其常见混伪品的分子标记鉴定
小茴香及其常见混伪品的分子标记鉴定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小茴香与孜然、莳萝子、葛缕子、蛇床子在外观形态上相似,存在掺假及混淆使用的现象.准确鉴别小茴香及其混伪品对维护小茴香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形态学和理化鉴别方法的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小茴香及其混伪品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在accD基因中发掘了小茴香可区别于其他混伪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分别设计了小茴香及其混伪品的位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的多重位点PCR体系下,小茴香产生了336 bp的特异性条带,其混伪品则产生了 168 bp的特异性条带.方法同时验证了小茴香及其混伪品的2个SNP位点,可以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将小茴香与其4种混伪品区分,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因此,文章建立的多重PCR体系为小茴香鉴定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方法,也为其他香辛料产品来源的鉴定提供了方法借鉴.
外文标题:
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of Foeniculum Vulgare and Its Adulterants Using DNA Markers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王锐莹、于巧宁、王洪涛、申京宇、尹花仙
展开 >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关键词:
小茴香
混伪品
accD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重PCR
基金:
项目编号:
2018GSF119012
YDYB2119
出版年:
2021
食品科技
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
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622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21.
46
(5)
被引量
2
参考文献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