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副溶血性弧菌广谱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及其在海产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副溶血性弧菌广谱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及其在海产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
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菌株作为宿主,从污水样品中分离裂解性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模拟污染黄鱼中Vp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获得5株广谱裂解性噬菌体,形态鉴定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和盖噬菌体科(Corticoviridae),裂解谱结果显示单噬菌体分别可以对5~24株不同来源的Vp菌株产生裂解效应,由5株噬菌体构成的混合物VppMIX能裂解所有Vp菌株(42株).噬菌体分离株在60℃和pH 4~1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单噬菌体不敏感突变频率(bacteriophage insensitive mutant frequency,BIMF)在10-3~10-5范围内,但VppMIX能够显著降低的BIMF值达到10-6.应用Vp模拟污染黄鱼片作为模型研究VppMIX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在25℃恒温保藏12 h后,不同剂量VppMIX处理的黄鱼样品中Vp载量比对照组(未处理)降低了1.41~4.98(lg(CFU/g))(P<0.01).本研究为海产品中致病性Vp的控制提供了新型生物抑菌剂.
Screening for Broad-Spectrum Lytic Phage against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rine Products

郑小双、高璐、张辉、饶胜其、杨振泉

展开 >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 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扬州 225009

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副溶血性弧菌 噬菌体 广谱 抑菌作用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江苏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资助项目

CX161028R15082016

2019

食品科学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食品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1.327
ISSN:1002-6630
年,卷(期):2019.40(10)
  • 7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