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UPLC-MS技术分析沙棘果肉成熟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差异

基于UPLC-MS技术分析沙棘果肉成熟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差异

扫码查看
为了解沙棘果肉成熟过程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代谢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2 个沙棘品系发育期间(绿色和橙色)的果肉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4 组样品存在较大的代谢差异,依据不同品系发育期样品组间变量投影重要度>1且t检验的P<0.05,共筛选到124 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黄酮类和次生代谢物等;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分别识别到15、7个和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与脂类、黄酮和5-羟色胺合成代谢相关,以及其他8个与抗癌功能相关的显著差异代谢物.沙棘果肉磷脂酰胆碱(16:0/16:0)和甘油磷酰胆碱的显著上调与油脂高积累密切相关;显著上调的异鼠李素则是果肉富含黄酮的关键;N-乙酰羟色氨、卡培他滨和γ-氨基丁酸等抗癌相关生物活性成分在果肉发育期间呈现出相对较高的含量.这为解析沙棘生物活性成分合成代谢机制以及相关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Differences in Bioactive Composition of Sea Buckthorn Berry Pulp during the Ripening Process as Analyzed by Metabolomics Based 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Mass Spectrometry

sea buckthornberry pulpdifferential metabolitelipidflavonoid

丁健、阮成江、杨红、关莹、李贺、陈叶、唐克、吴立仁

展开 >

大连民族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00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9

沙棘 果肉 差异代谢物 油脂 黄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西藏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318005743207179932111540255XZ202201YD0025C2020-MZLH-032020-MZLH-092022-zgkj-0180919-140114

2023

食品科学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食品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27
ISSN:1002-6630
年,卷(期):2023.44(2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