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片食用品质的影响

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片食用品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明确汽蒸、水煮、空气炸3种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片食用品质的影响,对热加工后罗非鱼片色差、加工损失率、pH值、基本营养成分、脂肪氧化、脂肪酸组成含量、挥发性物质组成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热加工对罗非鱼肉食用品质影响较大,不同热加工方式对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经汽蒸、水煮、空气炸处理后,加工损失率分别为11.51% 、9.14% 、26.73%;相较于对照组汽蒸、水煮处理pH值分别增加了0.22、0.44,空气炸处理降低了0.51;营养成分含量发生改变,由于经热处理后水分损失含量降低,导致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相对含量增加.热加工处理后鱼肉表面颜色发生变化,L∗ 值、b∗ 值都升高,a∗值则是汽蒸、空气炸处理升高,水煮降低.热加工过程脂肪发生氧化,以硫代巴比妥酸值判断其氧化程度大小为:水煮(0.68 mgMDA/kg)>汽蒸(0.58 mgMDA/kg)>空气炸(0.20 mgMDA/kg)(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热加工处理后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水煮含量最高为38.13%;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汽蒸含量最低为29.2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汽蒸含量高为32.53%.经GC-MS分析,在对照、汽蒸、水煮、空气炸处理的鱼肉中分别检测出38、44、44、4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和烷烃类物质组成.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肉颜色、风味、营养成分等食用品质具有一定影响,该研究为罗非鱼的热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Effects of different thermal processing methods on edible quality of tilapia fillets

李锐、孙祖莉、李来好、杨贤庆、魏涯、岑剑伟、相悦、赵永强

展开 >

烟台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300

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116034

罗非鱼 热加工 色差 营养成分 脂肪酸 风味 GC-MS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

2018YFD0901006CARS-462017100101672019B020225001316015332015YT02H109

2020

食品与发酵工业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61
ISSN:0253-990X
年,卷(期):2020.46(14)
  • 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