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该区农业生产以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坡改梯地(梯田)、退耕还林地(林地)、地埂核桃园地(园地)3种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现有坡耕地为对照,利用时空互代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0-20 cm,20 40 cm土壤C,N,P,K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①流域各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后,土壤C,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梯田、林地、园地0-40 cm土壤有机C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38,2.44和1.09倍,全N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76,2.66,1.68倍.P,K元素增加量不明显,林地相比其他2种土地利用方式对C.N元素的固持更加明显;②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关系,发现流域土壤的限制性元素为C,N元素;③流域土壤养分及计量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耦合关系,C-N之间的耦合关系最为显著且在各元素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植被修复.
Soil Nutrients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Loess Hilly Area

夏光辉、郭青霞、卢庆民、杜轶、康庆

展开 >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0

山西省永和县水利局,山西永和041400

黄土丘陵区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生态恢复措施

山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B43541071345

2020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58
ISSN:1000-288X
年,卷(期):2020.40(2)
  • 13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