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刘国彬

双月刊

1000-288X

bulletin@ms.iswc.ac.cn

029-87018442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陵湖区高寒草地草毡层草本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

    徐得忠张旭陈耀李洪军...
    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鄂陵湖区生物多样性和植物根系抗拉伸力学特性,为黄河源鄂陵湖区水土流失,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等地质灾害现象的有效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为草毡层滑塌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样方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区内优势草本植物开展单根拉伸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草本植物在不同根径级别条件下,单根抗拉力、单根抗拉强度、单根极限延伸率及单根弹性模量的差异性及其与根径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优势草本植物为青藏薹草、多枝黄耆、冷蒿、早熟禾、弱小火绒草和短穗兔耳草。在根径范围为0。10~0。60 mm条件下,以上6种草本植物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随着根径的增大分别呈幂函数增长和幂函数减小的趋势,单根极限延伸率和单根弹性模量与根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函数关系。综合考虑不同植物类型的单根抗拉力学特性指标、物种重要值与根系类型,在鄂陵湖地区,早熟禾的固土能力最好。[结论]研究区6种优势草本植物的根系均具备较好的固土潜能,其中早熟禾的固土能力最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鄂陵湖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鄂陵湖力学特性草毡层水土保持单根拉伸试验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尹佳琪郭建英珊丹邢恩德...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养分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矿区排土场等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方法]在草原露天煤矿排土场裸露边坡布设8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无措施(CK)为对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特性的变化差异,采用冗余法分析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①排土场边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明显(p<0。05),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1 m(Ⅱ)和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2 m(Ⅲ)2种措施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3。38,3。13 mg/kg,分别比对照(CK)(2。20 mg/kg)增加53。6%,42。3%;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2 m(Ⅲ),撒播混草+土工格室(Ⅶ),撒播混草+草帘子(Ⅷ)3种措施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8。25,126。25,124。00 mg/kg,对照样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仅为53。25 mg/kg。②水土保持措施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Simpson优势度指数上,除撒播混草+沙柳沙障(Ⅵ)和撒播混草+土工格室(Ⅶ)的与对照(CK)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组均显著高于对照(CK,p<0。05)。③冗余分析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Louie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露天煤矿排土场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多样性,对于生态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2m(Ⅲ)和撒播混草+沙柳沙障(Ⅵ)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可作为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推广应用。

    水土保持措施植被特征土壤特性冗余分析露天煤矿排土场

    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和养分的影响

    李仕辉赵西梅王元波陈为峰...
    23-3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宿根花卉进行盐渍土生态改良提供物种参考,助力黄河国家战略和盐碱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方法]以种植马蔺(Iris lactea)、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subsp。purple)、常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和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种植宿根花卉的裸地土壤为对照,分析花卉种植对土壤含盐量、电导率、Na+,Cl-,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①种植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具有一定的生态调控效果。种植马蔺和紫穗狼尾草可显著降低0-10 cm 土层的含盐量,同时马蔺对10-20 cm 土层的含盐量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电导率与含盐量趋势一致。②天人菊、常夏石竹可显著降低0-10 cm 土层的Na+和Cl-含量;马蔺和天人菊对土壤中Cl-去除效果较好。③不同宿根花卉对表土层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可降低10-20 cm 土层的有效磷含量,紫穗狼尾草降低效果较小。[结论]种植马蔺、紫穗狼尾草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较好,在选择宿根花卉进行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的生态改良时可优先考虑;大花萱草居中;常夏石竹、天人菊、八宝景天较差。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宿根花卉土壤盐分土壤养分

    不同淋洗剂对滩涂围垦区土壤盐分的洗脱效果

    张长波梁晶廖志强马晓宇...
    31-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淋洗剂对盐渍土盐分洗脱影响,为滩涂围垦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采自上海市崇明滩涂围垦区水稻田的轻度盐渍土和重度盐渍土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硝酸钾、硝酸铁、硝酸钙、硝酸镁和碳酸氢铵5种淋洗剂浓度和淋洗次数对土壤盐分Na+,K+,Ca2+,Mg2+,CO32-,HCO3-,Cl和SO42-这8种离子的洗脱效果。[结果]5种淋洗剂对轻度盐渍土 Na+,C1的洗脱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硝酸钾对Na+的洗脱作用最为明显,土壤浸出液中Na+的浓度较对照提升了 9。9%~25。9%;碳酸氢铵更易促进土壤Cl-的洗脱,较对照提升了 9。6%~21。2%。综合考虑淋洗剂对K+,Ca2+,Mg2+等土壤养分的淋出影响,以3。0 mmol/L硝酸钾的处理效果更佳;硝酸钾进行第二次淋洗时的Na+,Cl-,SO42-,Ca2+的浸出浓度较低,而HCO3-和Mg2+则相反。因淋洗剂浓度较重度盐渍土盐分离子含量低,导致5种淋洗剂对重度盐渍土 Na+和Cl-的洗脱效果不佳,与对照相比,分别提升了 0。1%~1。0%,0。01%~4。4%。[结论]滩涂围垦土壤改良时应根据土壤盐分离子种类与含量确定淋洗剂类型、浓度及淋洗次数;淋洗剂的施用可与灌溉措施相结合。

    盐渍土淋洗剂盐分离子洗脱滩涂围垦区

    光伏电站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化学计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武燕刘美英赵文静赵彬...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光伏电站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旨在为加速西部干旱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默特左旗光伏农林牧示范基地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及其生态化学计量。选取天然植被、樟子松、黄芪、苜蓿4个不同植被类型测定0-20,20-40 cm 土层养分状况。[结果]①在4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均较低。②4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表现为:黄芪样地>苜蓿样地>樟子松样地>天然植被样地。③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化学计量为:Fe∶Mn 为 0。96,Fe∶Cu 为 31。95,Fe∶Zn 为 4。07,Mn∶Cu 为 33。50,Mn∶Zn 为 4。30,Cu∶Zn为0。15。④研究区土壤微量养分表现为Fe,Mn,Cu缺乏,且Fe元素为主要的微量元素限制因子,Mn,Cu元素为次要限制因子。[结论]在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的同时,要适当添加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肥力,并为研究区植被恢复提供更充足的微量养分。

    光伏电站植被恢复微量元素化学计量比

    东北地区主要树种未分解凋落叶水源涵养能力与叶性状的耦合关系

    施宇唐慧敏宋晓倩金鹭...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东北地区11种主要树种未分解凋落叶性状与水源涵养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剖析其持水及失水过程,为明确该区主要树种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种东北地区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浸泡与失水试验测定未分解凋落叶持水和失水特性,再通过游标卡尺,扫描仪、元素分析仪等仪器及Klason法,浓酸水解定糖法测定12种叶物理化学性状,对叶性状与叶水源涵养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1种树种未分解凋落叶的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失水率和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大持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辽椴(Tilia mands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紫椴(Tilia amur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加杨(Populus × canad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最大持水率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厚、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24h失水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红皮云杉、白桦、紫椴、辽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加杨、樟子松、落叶松、胡桃楸,失水速率与叶长、比叶面积、粗糙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比叶面积是影响未分解凋落叶水源涵养能力的最主要叶性状,其次是叶长、叶厚、叶形指数、粗糙度。辽椴、白桦和紫椴是未分解凋落叶水源涵养能力相对优异的树种。

    未分解凋落叶叶性状持水性失水性水源涵养

    米老排与红锥的不同种植模式对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梁育兴袁在翔王凯李荣生...
    57-6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米老排与红锥混交组合模式的水源涵养能力特征,筛选出水源涵养能力最佳的混交组合模式,为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构建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种混交比例(1∶3,2∶2,3∶1)和3种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交)设置了 9种米老排与红锥的混交林组合模式,并以米老排、红锥纯林为对照,对比分析了 11种种植模式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利用熵权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筛选出最佳水源涵养能力的混交组合模式。[结果]①试验林凋落物层生物量、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17~4。21,0。38~2。29,5。15~10。58,6。40~13。37 t/hm2,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显著正相关(p<0。05);相比于株间混交、块状混交,行带混交的凋落物层生物量与有效拦蓄量较高。②试验林0-30 cm 土层的自然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6。14~1 007。21,1 130。73~1 388。40,117。96~422。63,1 444。70~1 590。66 t/hm2;其中,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且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③米老排与红锥以3:1混交比例进行行带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好,米老排纯林次之,其后是其余混交林,最后是红锥纯林。[结论]在幼龄林阶段,米老排与红锥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各自的纯林,且这种混交效应受混交比例与混交方式的影响。

    水源涵养种植模式凋落物土壤熵权TOPSIS模型

    砒砂岩区不同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樊东杨振奇秦富仓张铁军...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水土保持林经营管理密度,为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生态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准格尔旗西黑岱徐家门前沟坡面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及室内实验,探究4种造林密度(950,2 000,3 250,4 300株/hm2)条件下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研究区林下草本植物共有9科19属33种,植物种数在造林密度为3 250株/hm2时最多。油松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主要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Fabaceae)、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随着造林密度增加,伴生优势种由阳生、中生性物种向阴生性物种过渡。②不同造林密度处理下,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植株高度、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3 250株/hm2>4 300株/hm2>950株/hm2>2 000株/hm2。③造林密度对林下土壤含水量、有机质以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则无显著影响(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准格尔旗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造林密度在3 250株/hm2时更利于其林下植物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改良。

    林下植物多样性造林密度植被恢复油松人工林砒砂岩区

    华北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唐武卢山王一刘太艳...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华北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揭示其降雨响应补给特征及规律,旨在为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水土保持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典型自然荒坡地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及其内在规律。[结果]①坡面年均含水量表现为下坡(20。3%±5。5%)>上坡(19。5%±5。7%)>中坡(15。9%±7。0%),在垂直剖面呈现深层土壤含水量大于浅层土壤含水量。②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速度表现为中坡(1。50 h)显著高于上坡(4。10 h)和下坡(2。80 h),在垂直剖面呈现深层土壤水分较浅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更为迅速。③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平均补给速率和消退速率为中坡(1。4%/h,0。3%/h)>上坡(0。9%/h,0。2%/h)>下坡(0。7%/h,0。1%/h),在垂直剖面呈现降雨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速率、消退速率均大于浅层土壤。[结论]在华北土石山区,当降雨量>2。7 mm能有效补给坡面土壤水分,中坡和深层土壤对降雨的响应更为迅速。

    华北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降雨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徐亚莉田苗郑纪波袁艺溶...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晰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林型分异特征及空间格局,为片区森林资源保护和水资源适应性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基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登记单元地籍调查—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成果、样地调查及多源遥感数据等,使用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片区森林的水源涵养量,并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和立地条件差异下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特性。[结果]①片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总量为1。71×109 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 061。27 m3/hm2;土壤层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要场所;常绿针叶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②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雅安、绵阳、广元市等地较高,阿坝州、德阳市等地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森林水源涵养总量主要集中在海拔(1 500,3 500]m地区,其水源涵养贡献率达90。10%;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④急坡(35°,45°]地区的森林水源涵养总量最高,其水源涵养的贡献率为24。01%;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呈显著的先升高后下降趋势(p<0。01)。[结论]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森林资源结构、优化森林资源布局,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片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大熊猫国家公园综合蓄水能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