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河流域河南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

黄河流域河南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

扫码查看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河南段的生态状况,分析该区植被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为该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利用2001—2020年MODIS-NDVI影像,选取气象、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结果]①20 a间黄河流域河南段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由0。54增长到0。71,年增长率为0。85%,中等植被覆盖度(0。45<FVC≤0。6)、中低植被覆盖度(0。3<FVC≤0。45)、低植被覆盖度(0。1<FVC≤0。3)、裸地(FVC≤0。1)向中高植被覆盖度(0。6<FVC≤0。75)、高植被覆盖度(FVC≥0。75)转化,等级面积分别增加12。60%,75。49%;②空间上,高、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中等、中低、低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洛阳至郑州段,裸地主要分布在水系和黄河两岸;③20 a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远大于退化面积,极显著改善区域面积比例31。11%,主要分布在西部伏牛山和北部太行山山区;显著改善区域面积比例9。42%,主要分布在极显著改善区域周边;未发生明显变化区域比例52。35%;显著退化和极显著退化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3。01%和4。11%,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平原的耕地和建筑物区;④各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降水量>气温,土地利用类型与高程的交互协同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力达到0。52。[结论]2001—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改善趋势,空间差异性明显,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s in He'nan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

王琳、李娜、文广超、杨运航

展开 >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植被覆盖 驱动力 黄河流域河南段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开放基金河南理工大学博士资助项目

2014G1502022B2020-54

2022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58
ISSN:1000-288X
年,卷(期):2022.42(6)
  • 7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