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构建

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构建

扫码查看
[目的]构建正向、负向作用区域相结合的生态屏障区,以充分实现生态屏障的保护、防御目标,为科学规划、实施生态屏障区分目标和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渤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通过水鸟多样性热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得出正向、负向作用区域,结合各省份海洋保护规划目标,构建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结果]①水鸟多样性热点区域位于沿海滩涂、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冷点区域位于建设用地和耕地等频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北向南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水源涵养功能服务价值量最高.②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仍存在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地点;由北向南,海洋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海洋渔业开发强度逐渐上升.③生态安全屏障共包括16个区域,其中正向作用区域11个,负向作用区域5个,主要位于近海一侧陆海交汇处,整体大致呈现间隔分布的特征.[结论]以生态屏障为指导开展规划管理、生态治理工作,正向作用区域、负向作用区域分别以实现保护目标、防御目标为宗旨,促进海陆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for Sea and Land in Bohai Bay

杜志博、陈晓琴、李洪远、孟伟庆

展开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海陆统筹 生态安全屏障 正向作用区域 负向作用区域 空间分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

19AZD00518ZXSZSF00200

2023

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58
ISSN:1000-288X
年,卷(期):2023.43(1)
  •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