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物的扩张使得不透水面挤占了大量的自然生态空间,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有助于快速掌握区域生态变化过程.以重庆市生态典型示范区南川为研究区,利用2002、2011、2016年3期多时相Landsat影像,通过耦合绿度、湿度、干度、热度四个因子,计算各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采用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提取各个年份的不透水面信息,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揭示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对区域生态的影响,最后结合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经济、政策等多角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南川区的RSEI均值由0.6791下降至0.5712,再上升到0.6669,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恢复.构成RSEI的四个因子中,对区域生态影响最大的是绿度指数,其次为干度指数.(2)2002—2016年间研究区不透水面扩张主要以内部填充为主,不透水面年增长率约为6.31%.(3)不透水面斑块面积较大、聚集度高、结合度强的区域RSEI值低,生态等级为优的区域相较生态质量差的区域聚集度低12%左右.(4)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范围、生态政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道路距离每增大100 m,RSEI值提高约0.0149;积极的生态政策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合理利用现有不透水面进行建设,增加不透水面形态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保护已有植被,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