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退化泥炭地亚表层土壤酶活性与DOC变化规律研究

退化泥炭地亚表层土壤酶活性与DOC变化规律研究

扫码查看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泥炭地亚表层土壤有机碳逐渐参与到碳循环中,为揭示泥炭地亚表层碳输出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以四川省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泥炭沼泽(S1)、沼泽草甸(S2)、高寒草甸(S3)3种不同退化泥炭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0—30 cm、30—60 cm、60—90 cm、90—120 cm、120—150 cm)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泥炭地表层(<30 cm)、亚表层(30—60 cm)和深层(>60 cm)土壤酶(酚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活性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泥炭沼泽到沼泽草甸再到高寒草甸的退化过程中,DOC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泥炭地退化程度的加深,土壤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垂直方向来看,泥炭沼泽和沼泽草甸DOC从表层到亚表层逐渐增加,高寒草甸DOC从表层到亚表层逐渐减少;土壤酶中表层的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中的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活性高于表层与亚表层.酚氧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直接影响DOC含量变化.其中,β-葡萄糖甘酶在不同水位变动条件下都和DOC保持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指示DOC分解的关键酶类.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enzyme activity and DOC in subsoil of degraded peatland

曹芹、刘建亮、刘坤、曾嘉、严飞、杨刚

展开 >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绵阳 62101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四川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 四川红原 624400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与土壤研究所, 重庆 401147

展开 >

泥炭地 土壤亚表层 酚氧化酶 β-葡萄糖苷酶 蔗糖酶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四川省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创新基金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

2020YFS00204207703819ycx00722019-130

2022

生态科学
广东省生态学会 暨南大学

生态科学

CSTPCDCSCD
影响因子:0.464
ISSN:1008-8873
年,卷(期):2022.4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