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扫码查看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林)、牧坡草地和农田等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动态.结果表明:天然林、牧坡草地、农田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9.45~84.7、78.30、13.51和43.25 g·kg-1,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5.96~19.95、17.74、10.63和15.97 kg·m-2,土壤有机碳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27~36、25、23和33 a;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通量依次为青海云杉林584.03 g C·m-2·a-1,祁连圆柏林517.63 g C·m-1·a-1,高山灌丛林601.00 g C·m-2·a-1,牧坡草地796.89 g C·m-2·a-1,农田281.75 g C·m-1·a-1,人工林569.92 g C·m-2·a-1;同一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Soil carbon storage and CO2 flux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Qilian Mountains

常宗强、冯起、司建华、李建林、苏永红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兰州,730000

土壤有机碳 土壤CO2通量 周转时间 植被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资助项目

406710104050101240701054KZCX2-XB2-04-02

2008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08.27(5)
  • 46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