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半干旱沙区退耕还林对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

半干旱沙区退耕还林对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农田和不同退耕还林年限(5、10、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生物量碳储量不断积累,且其增加的碳库主要分配在树干.与农田(CK1)相比,退耕还林5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1)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7.65%、36.66%、51.94%和21.4%;退耕还林10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69.63%、62.46%、17.07%和66.94%.与农田(CK2)相比退耕还林15年的杨树人工林(Poplar3),0~10、20~40和4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31.96%、81.50%和58.05%,而10~20 cm土层下降了13.38%.与对照农田相比,5年生杨树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31%,而10年和15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47%和41%.退耕5年的杨树人工林总的碳储量比对照农田下降了10%.退耕10年和15年的杨树人工林与相应对照农田相比较,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分别提高大约2倍和5倍.说明,农田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碳储量明显增加,增加的碳储量主要积累在地上生物量碳库中.退耕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随后逐渐恢复甚至高于农田土壤碳储量.
Effects of farmland afforestation on ecosystem carbon stock an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白雪爽、胡亚林、曾德慧、蒋志荣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73007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兰州,730070

展开 >

半干旱区 退耕还林 碳储量 分配格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2006BAD2680201-107ZDS111S1

2008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08.27(10)
  • 3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