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铅暴露与排放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活力的影响

铅暴露与排放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活力的影响

扫码查看
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从中华鲟受精卵发育至96 h开始,进行了16周的Pb暴露试验和6周的Pb排放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2+水溶液(0、0.2、0.8和1.6 mg·L-1)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力的影响.Pb暴露后结果显示:幼鱼血液中的ALP活力总体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其中1.6 mg·L-1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幼鱼血液中的LDH和CK活力均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中LDH活力只在1.6 mg·L-1组显著升高(P<0.05);而CK对Pb浓度则比较敏感,0.8 mg·L-1组达到对照组的8倍(P<0.01),1.6 mg·L-1组则高达对照组的20倍(P<0.01).Pb排放后结果显示:幼鱼血液中的ALP活力总体仍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各暴露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幼鱼血液中LDH活力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积累和排放对比显示,血液中的ALP活力在0.8和1.6 mg·L-1组有所回升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LDH活力在1.6 mg·L-1组极显著降低(P<0.01),表现出明显恢复.初步认为:经1.6 mg·L-1Pb2+暴露后的中华鲟幼鱼会发生代谢异常;血液CK变化较ALP和LDH更为明显,是Pb污染的敏感指标.
Effects of lead exposure on the activitie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creatine kinase in juvenile Acipenser sinensis blood

章龙珍、冯琳、侯俊利、庄平、冯广朋、黄晓荣

展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高校水产养殖E-研究院,上海,201306

中华鲟 碱性磷酸酶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304902342008AA10Z22708391910300沪鲟保科-200912120032007M0232007M012008M01

2010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10.29(7)
  •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