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叶面微结构的火电厂周边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分析

基于叶面微结构的火电厂周边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分析

扫码查看
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与叶面微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火电厂周边5种典型阔叶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洗脱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X)研究植物叶表面微结构与滞尘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树种间滞尘量差异明显,5个树种单位面积滞尘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火炬树(Rhustyphin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榆树(Ulmus pumila)>山槐(Maackia amurensis)> 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叶表面兼有表皮毛、气孔和沟壑、粗糙等微结构特征的树种如火炬树、臭椿等其滞尘能力较强;对叶表面滞尘颗粒物粒径及其组成分析发现,部分树种存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选择性滞留和吸附现象,如白蜡以气孔吸附型为主导,对PM2.5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而兼具表皮毛、气孔和沟壑等微结构的火炬树和臭椿则吸附粒径范围较广;通过能谱分析发现,源自土壤扬尘的颗粒物在5种绿化树种上广泛存在,而源自人为源的有机污染物则更易于被具有表皮毛的树种所滞留.因此,在进行能源工业区绿化树种选择时,应依据当地大气污染类型和对滞尘有利的叶面微结构选择并推广相应树种.
Analysis on dust retention capability of greening tree species surrounding coal-fired power plant based on leaf surface micro-structure

李诗瑶、牛玉斌、樊瑾、余海龙、黄菊莹

展开 >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银川750021

宁夏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银川750021

绿化树种 大气颗粒物 叶表面滞尘 微结构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XAB2019AW032020AAC030504196100141561060

2021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1.40(2)
  • 7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