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群体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耗水与物质生产形成的影响

群体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耗水与物质生产形成的影响

扫码查看
试验设置早播(9月20日,ES)、晚播(10月10日,LS)两个播期,低播量(67.5kg·hm-2,LD)、中播量(90 kg·hm-2,MD)、高播量(112.5 kg·hm-2,HD)3个播量,根据拔节期茎蘖数将小麦群体分成一类(> 1200× 104ind·hm-2,G1)、二类(900× 104 ~ 1200× 104ind·hm-2,G2)和三类(<900×104 ind·hm-2,G3)3个水平,研究不同群体水平下麦田水分消耗、小麦干物质量积累与运转、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 表明:一类群体较二类和三类,花后土壤耗水量分别增加3~11和16~ 32 mm,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增加664~1122和2072~2300 kg· hm-2,且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增加42~60、17~179 kg·hm-2,提高花后植株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增加产量306~403、681~926 kg.hm-2,增幅达7.45% ~ 8.40%、18.97%~20.8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93%~ 10.94%、14.69%~ 18.94%.此外,一类群体下的土壤耗水与成熟期干物质量和产量之间显著相关,尤其是花后土壤耗水.本试验条件下,旱地小麦早播低量(ES+LD)是形成一类群体的主要措施;当拔节期群体密度达一类水平时,花后土壤耗水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综上,在晋南地区旱地小麦9月20日配套播量67.5 kg·hm-2形成的一类群体结构,可增加花后籽粒灌浆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有利于其转运及对籽粒的贡献,使旱地小麦增产的同时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Effect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dryland wheat

杨磊、孙敏、林文、任爱霞、丁鹏程、余少波、高志强

展开 >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旱地小麦 群体水平 耗水量 干物质量 产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山西农谷建设科研专项项目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和小麦旱作栽培山西省重点创新团队项目

CARS-03-01-242018YFD020040105201703D211001SXNGJSKYZX201703201605D131041

2021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1.40(5)
  • 7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