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越冬期低温胁迫对黄淮地区不同品种小麦的影响

越冬期低温胁迫对黄淮地区不同品种小麦的影响

扫码查看
冻害是冬小麦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气候变暖和冬季气温升高并没有明显减轻冬小麦越冬期冻害风险.本研究通过大田盆栽和室内低温箱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冬性(农大211,ND)、半冬性(郑麦366,ZM)和弱春性(偃展4110,YZ)品种进行1 d的低温处理试验,其中ND和ZM的处理温度分别为-8、-9、-10、-12和-15 ℃,YZ的处理温度为-6、-9、-10、-12和-15 ℃.结果 表明:当处理温度≥-15 ℃时,ND没有植株死亡,ZM和YZ在-12 ℃和-15 ℃时出现植株死亡,死株率分别为58.3% ~66.7%和100%;ND和YZ茎相对死亡率在-10 ℃时显著增加,ZM则是在-9℃时显著增加,当茎相对死亡率达50%时,3个品种对应的临界温度值分别为-14.6 ℃(ND)、-11.3℃(ZM)和-10.0℃(YZ),茎相对死亡率可以作为黄淮麦区冬小麦抗寒性评价参考指标;-12℃及以下低温条件下,乳熟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均显著降低,而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温度下3个品种均表现出减产趋势,且产量损失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加;相同处理温度条件下,产量损失率和茎相对死亡率都表现为ND<ZM<YZ;对产量损失率的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是造成减产的主导原因.
Effects of freezing stress o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wheat during overwinter period in Huang-Huai area

余卫东、伍露、冯利平、胡程达

展开 >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冬小麦 低温胁迫 产量损失 黄淮地区 Logistic方程

AMF20180531371528

2021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1.40(8)
  • 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