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来西亚部分豆科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研究意义

马来西亚部分豆科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研究意义

扫码查看
豆科(Leguminosae)植物是东南亚热带雨林中重要的乔木成分之一,其花粉形态分类对于精确重建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古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广布于马来西亚26种豆科植物花粉(隶属21属)进行了形态观察与描述.结果表明:花粉形态包括三孔、三孔合沟、三孔沟、九孔沟和多合体(16合)花粉等类型,其中,三孔沟型最为常见,占比65%;花粉形状以近球形居多,还有长球形和扁球形;花粉最大的为 Albizzia(89.8 μm×98.7 μm),最小的为 Ormosia bancana(18.1 μm×19.2 μm),花粉极轴长度在25~50 μm占比77%;外壁纹饰以网状为主(53.8%),另外也有瘤状和光滑类型;根据SEM观察结果和已发表的豆科花粉形态资料,通过三孔沟型花粉不同体积、纹饰、孔的形状等特征可以比较好地将豆科花粉鉴定到属一级水平;各亚科[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花粉有明显的形态差异.通过对花粉类型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的归纳,讨论了其对于不同植被群落的指示意义,为利用花粉化石记录重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演化提供依据.
Pollen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some Leguminosae species from Malaysia and its research significance

张庆云、戴璐、Foong Swee Yeok、Richard Chung Cheng Kong

展开 >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Penang 11800,Malaysia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Malaysia,Kepong 52109,Malaysia

马来西亚 豆科 花粉形态 外壁纹饰 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776063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4)
  •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