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差异性

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
为明晰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改良效果,以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榆树林、混交林、灌木林、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的加深整体呈下降趋势,均存在明显的表聚性;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峰值均出现在0~10 cm 土层,与其他土层差异显著,土壤蛋白酶活性峰值分布在0~30 cm 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刺槐林、榆树林、混交林、灌木林和荒草地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依次为2.94、1.68、4.44、-2.66、-6.39,植被恢复效果表现为混交林>刺槐林>榆树林>灌木林>荒草地,表土层恢复效果最佳,随着土层加深效果逐渐下降.混交林地可作为该排土场的主要植被恢复模式.
The differences of soil nutri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in opencast coal mine dump

李晗、吕刚、李叶鑫、程昊天、刘禹鑫

展开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70

排土场 植被恢复 养分 酶活性 综合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501548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5)
  • 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