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稻虾种养模式对土壤还原性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稻虾种养模式对土壤还原性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水稻单作模式(MR)为对照,选取扬州稻虾种养模式(CR)的6个示范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1、2和3 a)、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成熟期)条件下土壤还原性物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变化,旨在揭示稻虾种养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该模式的田间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相较于MR,CR在0~40 cm 土层中的活性还原性物质、Mn2+和Fe2+含量逐年增加,且与MR间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其中3 a时CR 0~20 cm 土层中的活性还原性物质显著高于MR(P<0.05);CR运行2~3 a时,0~20 cm 土层土壤速效磷占比较1 a时显著增加(P<0.05),连续运行1~3 a时铵态氮、速效氮、速效氮占比、速效磷占比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CR较MR有一定的增加趋势(P>0.05).综上,相较于MR,CR持续运行1~3 a,虽可能增加0~40 cm土层的次生潜育化风险,但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耕层土壤(0~20 cm)氮、磷的有效性,改善土壤肥力.
Effect of rice-crayfish cultivation mode on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reducing substances and nutrients

徐荣、杨婷、韩光明、吴雷明、张家宏、寇祥明、王守红

展开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7

稻虾种养模式 还原性物质 次生潜育化 养分供应能力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培养项目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专项

CX193052JATS[2020]245BE2021336NY-244BRA2019181YZ2019048SJ21201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5)
  • 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