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铅锌废渣场周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铅锌废渣场周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铅锌废渣场周边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梯田玉米地、梯田萝卜地、梯田荞麦地、云南松林地、柳杉林地、次生林地)为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了铅锌废渣场周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以及6种土壤胞外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素二糖水解酶、β-1,4-木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与6种土壤胞外酶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胞外酶活性基本呈现一致的规律性,表现为次生林地、云南松林地和柳杉林地高于梯田菜地,高于坡耕地.坡耕地转变为次生林地、梯田萝卜地和梯田玉米地,有助于降低土壤中Zn含量;除梯田玉米地和云南松林地外,当坡耕地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中Cu含量显著降低.此外,相较于重金属,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和铵态氮)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着更大的影响,是酶活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Effects of land use conversion around a lead-zinc slag heap on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王广昊、孔星杰、孙彩丽、吴攀

展开 >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

土地利用方式 酶活性 土壤养分 重金属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

2020M68337341967058黔科合基础[2020]1Y192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6)
  • 1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