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30年黄河三角洲吸附态氮污染量化分析

近30年黄河三角洲吸附态氮污染量化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非点源污染中吸附态氮的污染负荷,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从1991-2020年每5年为一期,基于中国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与污染负荷模型,结合降水、土地利用、土壤表层氮含量等数据,估算得到研究区各期的土壤侵蚀与吸附态氮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从1991-2020年,黄河三角洲的平均吸附态氮负荷模数从701.94 kg·km-2·a-1减少到361.51 kg·km-2·a-1,污染负荷整体呈现跌宕下降;1995年研究区内吸附态氮污染负荷计算结果大于0,即视为存在污染负荷的面积为1317.2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1%,到2020年,存在污染负荷的面积降低至765.31 km2,占研究区的26.2%;降雨、耕地面积变化与吸附态氮污染负荷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污染负荷改变的重要驱动力,符合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高负荷所在区域的特征.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adsorbed nitrogen pol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陈默、牟乃夏、王有霄、王赛、刘高焕、赵忠贺

展开 >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3

展开 >

非点源污染 吸附态氮负荷 土壤侵蚀 黄河三角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优先研究计划

42001227XDA23050101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7)
  • 1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