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扫码查看
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支流(麦曲、金河、昂曲、热曲)共8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9属119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87种,占总种类数的73.1%;各支流种类数较干流丰富;各调查断面的浮游植物密度为 1.11×104~1.78×107 cells·L-1,均值为 1.57×106 cells·L-1;生物量为 0.01~6.44 mg·L-1,均值为 0.88 mg·L-1;除金河外,其余支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干流的平均密度(8.71×105 cells·L-1)和生物量(0.50 mg·L-1);春季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2.73×106 cells·L-1)和生物量(1.51 mg·L-1)均大于秋季(4.18×105 cells·L-1,0.24 mg·L-1);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2.83和0.74;不同时间段干支流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时空差异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对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CODcr、pH、溶解氧和水温;建议对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进行常态化监测,以期为澜沧江西藏段水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Tibet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

杜红春、朱挺兵、龚进玲、胡飞飞、朱永久、杨德国

展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23

澜沧江 浮游植物 时空动态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CARS-462020TD57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9)
  • 3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