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近二十年生态输水的生态水文恢复效应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近二十年生态输水的生态水文恢复效应

扫码查看
为了解黑河流域输水工程的生态水文效应,以额济纳绿洲为例,利用长期监测数据和遥感数据,采用空间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识别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2000-2020年)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埋深、地表水体及NDVI时空变化,分析了绿洲水文-生态指标对生态输水量的响应,明晰了绿洲植被恢复驱动因素的结构与强度.结果表明:2000-2020年,狼心山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加2.7×107 m3,额济纳绿洲平均地下水埋深上升了 0.41 m,地表水体面积增加了 130.62 km2;NDVI显著增加,增加区域占42.34%,主要集中在西河中游和东河下游;西河地区NDVI对径流量的响应较东河地区更敏感;当狼心山年径流量>6×108 m3、平均地下水埋深<2.8 m时,绿洲植被面积及NDVI维持在较高水平;径流量、地下水埋深及耕地面积等因素对绿洲植被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黑河下游径流量保证与地下水稳定是额济纳绿洲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co-hydr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 of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in Ejina oasis,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in recent 20 years

王川、张勇勇、赵文智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生态输水 地下水 地表水 绿洲植被 恢复

XDA23060304

2022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2.41(1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