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粤港澳大湾区潮间带大型海藻多样性与生物量分布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潮间带大型海藻多样性与生物量分布格局

扫码查看
为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潮间带大型海藻生物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情况,于2020年9月—2021年 8月,对大湾区8个位点潮间带大型海藻资源进行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潮间带大型海藻四季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湾区共发现大型海藻3门53属91种,其中绿藻9属19种,红藻36属59种,褐藻8属13种;大型海藻种类特征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季节分布极不均匀,温度性质以暖温带海藻为主;优势种群一共14种,季节性变化显著;大型海藻年平均生物量为2800.65 g·m-2,各季节生物量呈现春季(7914.89 g·m-2)>冬季(2266.44 g·m-2)>夏季(653.12 g·m-2)>秋季(368.13 g·m-2)的季节特征,垂直分布上呈现低潮带(7075.98 g·m-2)>中潮带(1112.60 g·m-2)>高潮带(213.37 g·m-2)的特征,每个季节不同位点之间的垂直分布存在不同的差异;多样性指数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海藻种类丰富,生物量巨大,种类和生物量呈现显著的季节特征,大型海藻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intertidal macroalgal diversity and biomas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柳林青、刘之威、何泉、杨宇峰、邹定辉

展开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广州510006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州510632

粤港澳大湾区 大型海藻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季节变化 优势种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资助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SML2021SP2032022060101592019B121202001

2023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3.42(3)
  • 1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