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景观因素对秦岭羚牛集群的影响

景观因素对秦岭羚牛集群的影响

扫码查看
集群是有蹄类动物的社会行为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增加种群适合度的重要生存对策.有蹄动物集群机制的研究集中在食物资源和捕食者风险等因素,就栖息地景观特征对集群影响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以陕西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种群为对象,通过布设红外相机采集羚牛群的空间位置、年龄结构等信息并统计羚牛群个体数量,开展羚牛集群与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羚牛集群机制的主要地形因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坡度因子与集群大小显著相关(r=0.336,P=0.006),而羚牛集群大小与海拔、坡向因子之间均不相关.(2)坡度对7只及以下和7只以上的羚牛群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5).(3)7只及以下的羚牛群为以成体羚牛为主的混合群,雄性个体占比较高,喜选择坡度较小的环境(12.42°±0.21°),该区域物种间竞争大、植被组成相对丰富.7只以上的羚牛群为幼体比例较大的家群,雌性个体占比较高,喜选择坡度值较大的环境(22.02°±0.95°),所在区域种间竞争相对较小、植被组成相对简单.研究表明,坡度是影响秦岭羚牛集群规模、类型和结构的主要景观因子,不同规模集群所选择的空间环境和种间竞争压力也差异明显.
Influence of landscape factors on golden takin(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group

齐宏运、龚明昊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北京100091

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羚牛群 红外相机 坡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971430

2023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3.42(3)
  •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