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林下群落谱系结构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林下群落谱系结构

扫码查看
探索人工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群落的谱系结构,可以为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的解释和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川中丘陵区不同林龄(15~24年、25~34年、35年以上)的人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为对象,基于被子植物分类系统Ⅲ谱系框架,选择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24年人工柏木林的林下灌草层物种的组成均表现出了谱系发散(NRI<0,NTI<0),即共存物种亲缘关系疏远;25~34年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趋于谱系随机;35年以上的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表现为聚集(NRI>0,NTI>0).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草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木层之间的NRI指数均呈显著差异,草本层之间NTI的指数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处在25~34年和35年以上林下草本层之间的NRI以及灌木层之间的NTI均无差异,而与15~24年的相应指数呈显著差异.从同一林龄不同林下层之间的比较看,灌木层的谱系结构指数显著不同于草本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人工柏木林林下灌草层NRI和NTI均与香农多样性指数没有相关性.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understory community of Cupressus funebris plantations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谢川、陈俊华、谢天资、刘雅琦、李羽洁、刘一丁、慕长龙

展开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与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

成都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与旅游学院,成都610000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00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谱系结构 物种多样性

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研发项目四川省基本科研项目四川省财政专项项目

2021YFN01102021JBKY112020CZZX08

2023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3.42(4)
  •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