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空间格局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空间格局

扫码查看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则能够揭示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应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群落学调查和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 89、107.8、117.4、186、191.1 mm·a-1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 0~90、0~35、0~100、0~125、0~70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0~125 cm下降至0~35 cm,聚集强度从24.92增长至97.14;(3)在89和107.8 mm·a-1降水条件上,基于泊松聚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27~28和6~7 cm中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沙鞭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反映了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及应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而种间竞争激烈则采取"抱团"的策略,聚集尺度下降、聚集强度上升,在降水量较小时会采取在较小尺度中呈小聚块的策略.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productive clumps of Psammochloa villosa pop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王志韬、任珩、辛存林、张东梅

展开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兰州730000

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展开 >

有性繁殖 禾本科植物 权衡 适应策略 点格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人才项目)

419074072019418

2023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3.42(4)
  • 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