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饵料密度和盐度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

不同饵料密度和盐度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

扫码查看
为探索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规模化培育的可行性,本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料,在饵料密度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 cells·mL-1下,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盐度23及盐度6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饵料密度的升高,两组盐度轮虫的生殖期、平均寿命、产卵量、生命期望、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P<0.05);盐度6的轮虫在饵料密度1.0×106、1.0×107和1.0×108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显著小于饵料密度1.0×104和1.0×105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P<0.05);盐度23的轮虫在饵料密度1.0×10和1.0×107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显著小于饵料密度1.0×104、1.0×105和1.0×108 cells·mL-1的生殖前期(P<0.05).饵料密度1.0×104cells·mL-1下盐度6的轮虫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显著低于盐度23的轮虫(P<0.05);饵料密度1.0×105 cells·mL-1下盐度6的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高于盐度23的轮虫(P<0.05);饵料密度1.0×106 cells·mL-1以上时,盐度6的轮虫的产卵量、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23的轮虫(P<0.05).通过生活史特征比较,褶皱臂尾轮虫由于淡水起源性,能够从盐度23的环境逐步驯化到盐度6的环境,且在饵料密度大于1.0×106 cells·mL-1下盐度6的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率要高于盐度23,其低盐规模培育是可行的.
Lif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under different food densities and salinities

刘毅、崔宇翔、罗颖、祁洪芳、杨建新、吴洪芳、曲疆奇、张清靖

展开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渔业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8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青海省青海湖裸鲤繁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

褶皱臂尾轮虫 小球藻 饵料密度 低盐驯化 生活史特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

2020YFD090010322326701D19226703DBAIC07-2022-06QNJJ202020

2023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3.42(4)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