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反映水土保持林稳定性和生长力的关键指标.研究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5种林分密度(900、1075、1450、1850和2325株·hm-2)刺槐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晋西黄土区刺槐林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刺槐林林分密度的增大,平均树高和胸径逐渐减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rgalef、Simpson和Shannon指数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850株·hm-2时达到峰值;灌木层以杠柳(Periploca sepium)为优势种(重要值为40.01),草本层以细裂叶莲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重要值为41.03);0~60 cm 土层的容重随着刺槐林林分密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以1850株·hm-2的容重最小(1.19 g·cm-3),孔隙度、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刺槐林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在1850株·hm-2时最高;不同密度刺槐林内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均匀度指数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P<0.05);根据主成分分析,不同密度刺槐林综合得分排名为 1850 株·hm-2(0.772)、1075 株·hm-2(0.354)、1450 株·hm-2(0.001)、2325 株·hm-2(-0.012)和900株·hm-2(-1.115).林分密度过大或过小都限制刺槐林的可持续发展,密度为1850株· hm-2更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积累.
Effects of stand densities on understory vegetation diversity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 in loess region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understory vegetation diversitystand densityvegetation restorationRobinia pseudoacaciathe loess region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胡亚伟、施政乐、刘畅、徐勤涛、张建军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吉县042200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展开 >

林下植物多样性 林分密度 植被恢复 刺槐人工林 晋西黄土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YFE0104700

2023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39
ISSN:1000-4890
年,卷(期):2023.42(9)
  • 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