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字劳动异化的实质、表现及其超越

数字劳动异化的实质、表现及其超越

扫码查看
马克思最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并科学揭示其本质内涵.在工业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虽然劳动模式、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数字劳动异化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对数字技术的私自占有和运用,使剥削愈发隐蔽和深入,突出表现在劳动时间被无限制延长、劳动空间被全方位监控、劳动主体遭受多重剥削、劳动关系呈现弱联系性4个维度.要实现对数字劳动异化的超越,就必须构建以劳动主体为中心的数字生产关系,打造数据和数字平台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完善劳动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以实现劳动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劳动情感需求的回归,重塑劳动主体地位,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正有序,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尹寒

展开 >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数字劳动 异化 技术风险 劳动正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

21SZJS42010486

2024

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北京科技大学

思想教育研究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16
ISSN:1002-5707
年,卷(期):2024.(2)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