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16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后的栓塞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动脉瘤血管平均栓塞范围(98。49±9。12)%,完全栓塞达90。52%,术后M 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和发病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 ~ 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肯定。但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 ~ 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均是导致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防范。
外文标题:
Effect of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anterior circulation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risk factors of prognosis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黄蔚文、赵岳峰
展开 >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商洛726000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
疗效
预后
危险因素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2017JQ8033
出版年:
2020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陕西医学杂志
影响因子:
1.011
ISSN:
1000-7377
年,卷(期):
2020.
49
(4)
被引量
27
参考文献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