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区损伤同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对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外科收治23例ACL合并内侧Ramp区损伤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36。4±13。6)岁。接受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同期行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区修复手术,术后佩戴可调节膝关节角度的铰链支具3个月。术后3 d内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CT骨隧道重建,末次随访时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及韧带松弛度,以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估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4。0±8。0)个月。末次随访时ACL断裂合并Ramp区损伤患者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分别从术前的(70。3±4。9)分、(58。0±7。0)分、(4。3± 0。8)分提高到术后的(85。0±5。2)分、(81。6±6。1)分、(7。3±1。4)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35。0±3。4)°,无活动受限。术后患者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对线对位良好,未出现畸形,膝关节CT重建显示股骨及胫骨隧道位置良好,锚钉位置良好、固定牢固,MRI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序列未发现半月板后角Ⅲ级信号。23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韧带再损伤,未因半月板再次损伤而行关节镜手术。结论 对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患者,膝关节镜ACL重建同期行内侧半月板Ramp区修补术,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及功能明显改善,可进一步减少膝关节损伤,获得比较满意的活动度及关节功能。

包志强、施生民、曾昭勇、袁俊虎、傅煊健、陈贤艺、任庭杰、郇亚威、陈扬

展开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外科,广东佛山 528000

前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Ramp区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修补 临床疗效

广东省3D骨科仿生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佛山市骨科3D数字化精准仿生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2019E016FS0AA-KJ819-4901-0077

2024

实用骨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实用骨科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239
ISSN:1008-5572
年,卷(期):2024.30(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