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制拉钩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王子奇卜献忠卜保献钱煜昊...
    1057-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拉钩辅助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60例CSM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81岁,平均(57。35±10。77)岁;病程6~42个月,平均(15。95±7。16)个月。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制拉钩分为A、B两组,A组(30例)在自制拉钩辅助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30例)在骨拨、椎板拉钩等常规器械辅助下行相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 A)评分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结果 患者均随访14~18个月,平均(16。40±2。31)个月。两组病程、年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和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3、6、12个月VAS和JOA评分优于B组(P<0。05)。A组优良率高于B组。结论 CSM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应用自制拉钩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颈肩部疼痛、手术切开口较小以及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可有效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颈椎后路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周海斌孟宵廖一峰唐雪彬...
    1061-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骨科手术机器人和传统C型臂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VP治疗的223例OVCF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5例,利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行PVP,其中男22例,女93例;年龄65~92岁,平均(77。52±6。87)岁。对照组108例,利用传统C型臂辅助行PVP,其中男21例,女87例;年龄65~94岁,平均(76。01±6。37)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手术椎体Cobb角,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术中辐射剂量、骨水泥中间连接率、骨水泥渗漏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38±2。0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6个月VAS、ODI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辐射剂量、骨水泥中间连接率、骨水泥渗漏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机器人和传统C型臂辅助下PVP均能快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显著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骨水泥渗漏、辐射摄入量和提高骨水泥中间连接率、一次穿刺成功率。

    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不同尺骨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孟小光徐凤松史福东
    1066-1069,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尺骨茎突关节内截骨与尺骨干横形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接受尺骨茎突关节内截骨术治疗,男12例,女9例;年龄30~60岁,平均(45。70±3。25)岁。对照组21例接受尺骨干横形截骨术治疗,男11例,女10例;年龄30~60岁,平均(45。20±3。56)岁。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截骨断端愈合时间、尺骨高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截骨断端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尺骨高度均降低,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15。79%;试验组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尺骨茎突关节内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解决腕关节功能异常问题,同时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方面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尺骨撞击综合征腕关节功能尺骨茎突截骨术

    关节镜下线带增强与韧带重建治疗外踝关节不稳的对比研究

    刘弋详林砚铭李享邱元洲...
    1070-1074,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线带增强修复与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上海中医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线带增强修复距腓前韧带(线带组)与关节镜下单纯距腓前韧带重建(重建组)的48例患者资料。线带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8~53岁,平均(36。57±10。5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46±28。09)个月。重建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19~45岁,平均(34。45±09。6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8。45±26。2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足踝功能测量(foot and ankle abilitly measure,FAA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 6 个月应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两组优良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6个月随访。与重建组比较,线带组手术时长更短(P<0。001),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更少(P<0。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长、术后6个月VAS、AOFAS、FAA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改良MacNab标准,观察组优21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15%;对照组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4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线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安全、有效,较距腓前韧带重建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恢复时间快的优点。

    踝关节不稳关节镜线带增强韧带重建

    糖尿病踝关节骨折术后Charcot关节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凯亭黄圣含邹保利莫方东...
    1075-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手术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后Charcot关节病(Charcot neuroarthropathy,CNO)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单侧DM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73例,女54例;年龄39~79岁,平均(61。7±8。6)岁。依据随访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术后CNO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3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及延迟愈合,3例发生深部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7~19个月,平均(12。2±3。5)个月。109例成功愈合,其中延迟愈合25例,平均愈合时间(3。4±0。5)个月;骨折不愈合18例,其中内固定断裂9例。12例发生CNO,115例未发生CNO。临床疗效方面,优89例,良12例,可8例,差18例,优良率79。5%。单因素分析示,两组间DM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DM慢性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示,周围神经病变和DM慢性并发症是DM踝关节骨折术后CNO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治疗DM踝关节骨折总体疗效满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DM慢性并发症时CNO发生风险将增加。

    糖尿病踝关节骨折Charcot关节病危险因素

    水晶兰苷调节PUM1-TLR4/MyD88信号通路改善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徐开民赵红燕邓鹏丁晓明...
    1080-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水晶兰苷对大鼠膝软骨细胞中Pumilio RNA结合家族成员1(Pumilio RNA-binding family member 1,PUM1)-Toll 样受体 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 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水晶兰苷对大鼠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通过10 ng/mL的IL-1β诱导细胞炎症,构建大鼠膝关节炎模型;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5 μg/mL、50 μg/mL水晶兰苷进行24 h干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液中 IL-1β、IL-6 和 TNF-a 的含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软骨细胞中PUM1、TLR4和MyD88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细胞中PUM1、TLR4和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均升高(P<0。05),PU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TLR4和MyD8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IL-1β、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P<0。05),PU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LR4和MyD8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水晶兰苷通过上调PUM1表达,抑制TLR4和MyD88信号通路的传递,进而降低下游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表达。

    水晶兰苷PumilioRNA结合家族成员1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炎症软骨细胞

    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研究进展

    冷冰韩长旭
    1085-1089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功能结局轨迹模型的研究进展

    郭一顺徐超尚磊马建兵...
    1090-1094页

    微创经皮钢板与专家级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进展

    张磊杨建成许喆李志...
    1095-1098页

    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治疗成人肌性斜颈的疗效

    李宝刘欣伟李灏坤李室霖...
    109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治疗成人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肌性斜颈病例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9~26岁,平均(22。50±2。43)岁。全部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锁骨侧肌腱止点切断术。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部偏斜角度、患侧颈部被动旋转活动范围、颈部向两侧主动旋转角度差。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全镜下手术且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9个月,平均(8。16±0。75)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头部偏斜角度、患侧颈部被动旋转活动范围、颈部向两侧主动旋转角度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颈部彩超提示血肿形成,其余6例未见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离断术治疗成人肌性斜颈,疗效满意,是治疗成人肌性斜颈的一种可选的手术方案。

    关节镜肌性斜颈头部偏斜角度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