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反重力跑台多重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反重力跑台多重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基于反重力跑台的多重运动任务对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步行功能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TKA的10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50~82岁,平均(66。35±6。15)岁。常规跑台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3~81岁,平均(68。13±5。62)岁。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66。68±4。16)岁。对照组按照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路径执行;常规跑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2周采用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跑台组基础上优化训练内容,融入多重运动任务。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简表(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主动角度重现测试值(active angel repositioning,AAR)在术后评估3组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并在术后2周和6周进行三维步态分析,采集3组患者的步幅、步速、患侧支撑占比、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患侧髋关节屈伸ROM。结果 103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治疗方法与时间对KSS评分、WOMAC评分以及ARR存在交互作用且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6个月、12个月的KSS评分均高于其余2组;在术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的WOMAC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在术后12周、6个月、12个月的ARR均低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维步态分析方面,术后6周观察组在患侧支撑占比、患侧膝关节屈伸ROM、患侧髋关节屈伸ROM均高于其余2组;步幅仅高于对照组,与常规跑台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步速方面3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基于反重力跑台的多重运动任务可以改善TKA后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本体感觉,加速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何建勇、石波、康斌、臧永辉、弋卓君、青红梅、王春艳

展开 >

绵阳市中心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绵阳 621000

反重力跑台 多重运动任务 膝关节置换术 步行功能 本体感觉

2024

实用骨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实用骨科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239
ISSN:1008-5572
年,卷(期):202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