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与其预防对策,为临床上防治绝经后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7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未发生骨质疏松(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及4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骨质疏松组中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的患者占比与年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肌酐水平均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25(OH)D3]水平则低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限长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越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越高、绝经年限越长、BMI≤23 kg/m2、血清25(OH)D3水平≤35 nmol/ml均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70、1.365、1.436、1.402、1.328、1.296、1.570、1.420,P<0.05).结论 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较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较高、绝经年限较长、BMI较低、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临床可针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