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否定性·生成性·排他性: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阐析

否定性·生成性·排他性: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阐析

扫码查看
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在否定东部罗马帝国即拜占庭与东部教会即正教的基础上,西欧地域—族群共同体认同潜滋暗长.其一,西欧民族鄙夷(古)罗马(拜占庭),否定帝国,认同 自我,民族认同觉醒.其二,历史文本为民族认同进而锻造民族国家提供了历史支撑.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亦渐次见诸历史文本,历史文本不仅是西欧民族认同生成系谱,更是其民族国家合法性叙事.其三,语言是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的直观标志.随着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民族语言打破了中世纪西欧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方言天然地具有排他性,通过与他者方言的区隔而自我确认,经过数百年演进为民族语言,基于语言形成了排他性的民族认同.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否定性——拒斥帝国形态,生成性——生产 自我系谱,排他性——区隔其他族群.民族认同历时性演进为民族主义,进而形成不同社会形态的民族国家.

王云龙

展开 >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民族认同 鄙夷罗马(拜占庭) 历史文本 民族语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2&ZD249

2024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2-3976
年,卷(期):2024.1(1)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