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摹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汪曾祺小说、散文在体式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如实、如数记述生活、生命现象,记述人的是非、善恶的"流水账体".作为文体思维习惯,记"流水账"渗透在结构、段落、句式、字词等文体构成环节,并往往以"拉清单"方式呈现出来,最终落实为一种"物"的美学."流水账体"的形成,既有中外小说影响的汇集,又受到了中国古代文章学传统、戏曲、书画理论及相关艺术实践的滋养,同时还与汪曾祺对阅读对象的选择、阅读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流水账"历来被视为创作的大忌,汪曾祺反其道而行之,体现着他对既有文体观念的反叛和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