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结构化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课堂结构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囿与实践路径——基于12所一流大学的考察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课堂结构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囿与实践路径——基于12所一流大学的考察

扫码查看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交织中的逻辑延展,是课程发展中生成的新的结构性要素.课堂是"课程思政"落地落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堂结构是"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的逻辑中介.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因赋予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的新解释并构建了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理论系统而彰显其独特性和影响性.鉴于这一视角研究认为"课程思政"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行动的结果和媒介,它是由以使动性和制约性"二重"属性为逻辑前提、以课堂行动者及其能动作用为逻辑基础、以课堂规则和课堂资源为逻辑展开等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生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系统.通过对12 所一流大学及其13 门课程教案文本的分析发现,"课程思政"课堂结构生成的现实困囿包括课堂行动者的角色障碍、课堂规则的症结和课堂资源的瓶颈,而其实践路径应围绕重塑课堂行动者的角色、健全课堂规则和优化课堂资源的逻辑进路开展.

郭柏林、史国华、杨连生

展开 >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116033)

结构化理论 课程思政 课堂结构 课堂规则和资源 一流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DUT20RW212

2024

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教探索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01
ISSN:1673-9760
年,卷(期):2024.(2)
  • 21